幼儿园“小学化”有哪些不良倾向 更新时间:2019/11/4 10:30:24    栏目:幼儿教师资格证    文章来源:大牛教育     次浏览

幼儿园“小学化”指的是幼儿园提前将小学低年级部分教学内容纳入幼儿园教学中。这种做法在当下引起了热议,家长们纷纷站位,分成了持有不同意见的两个派别。从整体看,幼儿园“小学化”弊远远大于利。那么,幼儿园“小学化”有哪些不良倾向呢?


幼儿园“小学化”有哪些不良倾向


(1)损害幼儿身心的健康与全面发展。处于身体及其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幼儿长时间静坐和聆听的束缚式和灌输式学习,致使身体活动、动作操作和玩乐游戏缺乏或不足,使其生理系统、感官功能以及神经系统极易受到阻碍乃至伤害。超越幼儿心理发展水平,违背幼儿的学习特点与方式,小学化的学科化识记和学业负荷的超载,超前的知识灌输和单纯的技能训练,注重知识技能的学业结果追求而忽略行动学习的过程体验,促使幼儿滋生着厌倦和畏惧的情绪体验,使其在成长一开始便丧失学习与探索的快乐、兴趣和积极性,也冲淡或挤压着学前教育本应需要更加关注的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行为习惯的养成、创造力的培养、个性的丰富,乃至整个人格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2)损害学前教育的专业化和科学性。学前教育必须坚持科学保教,必须走专业化之路。然而,“小学化”倾向以其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违反幼儿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特点与方式,背弃作为幼儿学习与发展基础的游戏与日常生活,破坏了包括环境创设、生活保育、游戏活动以及教育活动等在内的课程实施的生态化系统,从而恶化或侵蚀着学前教育独特的专业化实践体系,沦陷着学前教育的专业操守及其科学立场。


(3)破坏“幼小”教育的有效衔接。以狭隘的学科化学习和超前的教育,打破了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科学而有序的衔接。学前教育本应以促进幼儿在“做中学”“玩中学”而获得行动经验的学习与发展为其根本的职责,从而为后继的学校教育和学科学习,乃至一生的成长而奠定童年期的经验基础,而“小学化”倾向以其提前或下移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作为一种狭隘而短视的“入学准备”为导向,打破了这种以个体发展规律和学习进程为依据的整体教育秩序及其课程设计,使得“幼小协同,科学衔接”的预期被架空。


以上便是幼儿园“小学化”的不良倾向,也希望各大幼儿园、各大家长要立足现实,一昧不切实际的追求,将会发生“揠苗助长”的结果。如考生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相关信息,或者是有意愿成为幼儿教师的考生,欢迎点击下方咨询在线老师了解。


将文章分享到: